【脚底筋膜炎 】(Plantar Fasciitis)

什么是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是足底的肌腱或筋膜发生无菌性炎症所致。最常见症状是脚跟的疼痛与不适,压痛点常在足底或近足跟处,有时压痛较剧烈,且持续存在。晨起时疼痛感觉明显,行走过度时疼痛感加剧,严重患者甚至站立休息时也有疼痛感。足底筋膜炎是运动引起的慢性损伤,过度训练也可导致跟骨疼痛,有时放射到足掌前面,这种疾病可影响所有年龄段的成人。
 

足底筋膜的作用:

足底筋膜是一条结缔组织,沿着足部的底下,从脚跟连到脚指。此筋膜有助维持足弓的完整性并具有吸震的功能,此外,也扮演绞盘机制关键的角色。
 

何谓绞盘机制:

 

足底筋膜位在跟骨与蹠骨间,为一强壮、具有相当厚意的扇状弹力结缔组织,在结构上可区分为三个部份(如图一):最明显的中央部位近端附着于跟骨内侧粗隆,宽度学1.5-2公分,经常会包含阿基里斯腱及蹠肌韧带末端组织;远端与屈趾短肌紧黏。外侧(或腓侧)部份近端起源自内侧粗隆外缘,远端外侧附着于第五趾蹠骨,内侧与外展小趾肌的筋膜融合。内侧(或胫侧)部份相当薄,形式外展大趾肌的覆盖筋膜,远端与足背筋膜接合。
在步行周期时,足部需要承担相当的压力冲击,足尖着地时较脚跟触地时之受力高15~25%,幸而有足底筋膜之绞盘机制来对应(如图二)。在行进时脚跟上提,脚趾在蹠趾关节呈背曲(dorsiflextion),此关节因承受体重使筋膜张力增加进行产生一绞拉作用:拉近跟骨及蹠骨、增加内侧纵弓曲度、使蹠趾关节处于外旋位置,如此在推进时,足弓可维持稳定,也能如避震器盘吸收着地时因体重对足部造成之冲击力。

 

病发原因:

由于超负荷压力的长期作用,造成足底筋膜的急性或慢性损伤,是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最常见的原因是经常长时间走路包括登山健身、徒步旅行、逛商店等活动,连续走上几天,就很容易引起足底的慢​​性损伤,从而导致足底筋膜炎。另外从结构上有导致足底筋膜不正常拉力之因素,例如扁平足、高弓足、足跟肌腱过短等,长期下来可能因行走时姿势着力不当,引起腰、髋、膝、踝等部位的疼痛。
 

外部因素 - 鞋:

有许多鞋子的设计,直接带给足底筋膜异常的张力,并使得足部的肌肉不被使用。鞋头翘度/鞋尖高度大多数七鞋子,前面的区域会有一个上翘的曲线,这个向上的曲线被称为“Toe Spring”。相比于足部结构与功能的复杂,鞋子这样的设计显得粗制滥造。该曲线会产生一个摇摆的动作,让穿的人可以让重量从脚跟移转到前足。这摇摆动作的设计是取代人们赤足走路时脚掌的动作,但事实上,人体足部的动作是无法被替代的。有了这样的设计,当你穿着鞋子在站立或走路时,大部份的时间你的脚指都是上提、离开地面。使得脚指处在处于延展的位置,或说是呈现“背曲”的状态。因为如此,脚指只有在脚跟抬起时才会接触地面。而“Toe Spring”设计做了几件主要的事情:
● 让脚底下的足底筋膜及其它结构维持在一个不自然的拉长位置。
● 阻碍脚指抓住地面。
● 阻碍脚掌内部用来支撑足弓的肌肉进行收缩。
● 阻碍肌肉及足底筋膜协助吸震。
● 可能切断足底的血液循环。相较于穿鞋子走路,赤足走可以让脚指接触地面,并以更流畅的方式来进行行走,也能够协助抓地面,提供足弓的稳定。没有内侧肌肉的支撑,足底筋膜会处在异常张力的情况。这是非常糟糕的情况,因为“Toe Spring”使得足底筋膜处于伸展的位置。 (绞盘机制) 而当足底筋膜已经在伸展状况,当足部接触地面时,吸震的能力就会有限了。而足底筋膜上张力的增加,不仅涉及到脚指的动作受限,也影响到内部的肌​​肉。

 

病征:

患者承载重量时足跟疼痛,疼痛通常持续数月至数年,尤其是晨起或长时间不活动后。足底筋膜炎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脚跟的疼痛与不适。一般而言,疼痛在早晨下床时的第一步最为明显,这主要是因为经过一个晚上的休息,足底筋膜不再负重,会处在较为缩短的状态。因而当早晨下床踩地时,会对足底筋膜产生较大较快的牵拉,进而引起疼痛。但在行走一段时间后,足底筋膜会变得较松,因而症状会缓解。但若过度行走,足底筋膜被牵拉的次数渐增,症状又会再现。压痛点常在足底近足跟处,有时压痛较剧烈,且持续存在。导致的疼痛特点为搏动性、灼热、刺痛性。
 

炎症不是真发炎:

“筋膜紧绷”是造成足底筋膜炎的原因,少数是因为骨刺引起,而骨刺的形成也是因为长期筋膜紧绷,连结的骨头长期处于拉力之下,骨头才会长出骨刺。足底筋膜炎这个“病名”让人“误以为是发炎”,但实际上是因为筋膜紧绷造成的,因此放松筋膜才是最好的治疗方式。
 

治疗修复

1.物理治疗
休息并以物理治疗来改善足跟的疼痛,包括超短波、电疗等。久站或运动后引起的足跟疼痛,可在足跟部冰敷10分钟~15分钟。如无明显改善,可考虑局部注射类固醇。
2.足弓支撑使用带有足弓支撑的鞋垫可均匀分散患者足底压力,可在下肢负重时有效降低足底筋膜所受的拉力,进而减少反复牵拉对足底筋膜的伤害。
3.伸展运动
(1)靠着墙壁把上臂向前张开到肩膀的高度,用手掌压着墙,当弯屈一侧膝盖往墙壁推时,保持另一膝盖伸直;而在弯屈膝盖慢慢地向前靠时,尝试保持后跟平贴在地上,在感觉到跟腱和脚弓有拉张时,保持这一姿势10秒,然后放松、直立。(2)向前靠在固定物体上,慢慢蹲下,保持两后跟贴在地上。当你感觉跟腱和脚弓将要上升离开地面且肌肉充分拉张时,保持这一姿势10秒,然后直立。可反复练习。
(3)在楼梯的最底阶用前脚平衡站着,慢慢降低后跟,直到你开始感到小腿肌肉拉张,保持这一姿势10秒,然后站起来,并且重复动作。
5.其他治疗
(1)口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治疗。
(2)局部封闭治疗。
(3)外用贴膏贴于足跟肌表可刺激神经末梢,减轻刺激,缓解疼痛。
(4)常用热水泡脚,可以缓解病痛。

 

痛点按摩:

利用活络油的特性能定点式按摩患处,深层止痛并放松紧绷的足底,部分药油有高含量的薄荷冰成份,冰凉感觉能止痛,而且同样能放松患处筋肌。如在晚上睡眠前,在按摩过后药油在半干的状态下可以贴上一片中医草本复方药布药贴于患处上,止痛效果更加明显。

天赐良言之运动创伤诱发的慢性炎症病变

一般的软组织创伤 , 修复期由3-6个月不等 , 患者容易忽略护理 , 经常超负荷 , 疲劳 , 影响肌纤维的胶原蛋白合成的养分供应 , 及免疫力下降诱发各种慢性病变 , 
病变潜伏期长及不易察觉 , 仪器亦难以检查出创伤情况 , 所以运动新伤容易变成旧患.

肌腱炎(tendinitis) 肌腱长期过度负荷 ,及疲劳绷紧缺血缺养份 , 影响肌纤维的养分及免疫力 ,诱发各种慢性肌腱炎症。

肌腱腱鞘劳损(tenosynovitis)常见于手 足肌腱腱鞘的磨擦位置 , 因长期反覆磨擦未完全康复,过度疲劳缺养导致炎症。

肌腱钙化(myositis ossificans)肌腱长期反覆劳损 ,反覆的不正常修复 及长期超负荷 , 养分补充不足 , 诱发肌腱纤维钙化的退行性病变。

关节炎(arthritis)关节炎成因很多,常见于关节创伤组织长期超负荷 , 影响养分补充及免疫功能下降 , 而关节软组织的长期的反覆修复 , 可导致的炎症病变。

滑液囊炎(bursitis) 关节囊是舒缓重力的压力垫,但长期过度负荷 , 及受伤后长期劳累,长期的反覆修复 , 诱发炎症病变。
天赐医师专页:  http://wongtinchee.com/tinly_say



本文章参考自:
天赐良言 / 健康小知识  /  NYMG / 互动百科 / 立志语录 / 家庭医学与基层医疗|第二十七卷 第七期

无痛之家